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的校史长廊
1、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校史长廊,位于西城区西绒线胡同33号,其历史可追溯至1874年创立的崇德学堂。学堂在1903年复校,1911年10月28日正式开学,是北京市最早的一所普通中学,由英国传教士鄂方智担任首任校长,后由新西兰传教士纪多甫、凌贤杨等接任。
2、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,位于举世闻名的人民大会堂西侧约1000米的西城区西绒线胡同33号,其前身是由英国中华圣公会创办于1874年的崇德学堂。学堂于1897年一度停办。1903年在虎坊桥中华圣公会内复校,1908年迁入绒线胡同筹建崇德中学堂,并于1911年10月28日正式开学,是西城区乃至北京市建校最早的普通中学。
3、展厅建设目的和意义 中学校史馆展厅的建设旨在记录与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,通过回顾重要事件、杰出人物以及学术成就,弘扬优良传统,激发在校师生及校友的荣誉感和归属感。同时,校史馆也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该地区教育发展脉络的机会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座桥梁,传播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。
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物有哪些?
1、孙家栋,他是我国弹道导弹发展的关键人物,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李延年,他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、浴血疆场、视死如归,多次荣立战功,是我国的英雄。张富清,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,荣立一等功三次、二等功一次,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,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。
2、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有很多,以下是其中几位杰出代表:钱学森:身份:世界著名科学家,空气动力学家,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,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。贡献: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、“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”和“火箭之王”,为中国航天和导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3、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物:华罗庚:被誉为“中国现代数学之父”,华罗庚的研究涉及解析数论、矩阵几何学、典型群、自守函数论、多复变函数论、偏微分方程、高维数值积分等多个数学领域。郭永怀:山东荣成市人,著名力学家、应用数学家、空气动力学家。
4、袁隆平: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的袁隆平,在1960年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,从而开启了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。经过不懈努力,他终于在1975年攻克了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技术,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5、袁隆平 袁隆平(1930年9月7日-2021年5月22日),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,杂交水稻之父。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,发明“三系法”籼型杂交水稻,成功研究出“两系法”杂交水稻,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。
为中国做贡献的人物有哪些?
钱学森:身份:世界著名科学家,空气动力学家,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,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。贡献: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、“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”和“火箭之王”,为中国航天和导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邓稼先:身份: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、领导者。
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有:钱学森:世界著名科学家,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、“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”和“火箭之王”。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,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。
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: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有卓越成就。 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: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: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、“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”和“火箭之王”。
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有: 钱学森:作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,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,也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。他荣获了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,并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中国导弹之父”、“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”以及“火箭之王”。